荣光时刻 - 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徐福建教授团队荣获202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简称石化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在杭州召开,对2020年度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264个科学技术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由北京实验室联盟成员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主任徐福建教授团队完成的项目《高性能医用阳离子材料的构建方法及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石化联合会共受理申报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91项,最终经过评审评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7项。该获奖项目主要由北京化工大学和青岛溯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主要完成人为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赵娜娜教授、俞丙然副教授、胡杨副教授和青岛溯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杨毅总经理。
阳离子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核酸递送、抗菌、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材料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物相容性不足是该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挑战。
2009年,徐福建教授发现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乙醇胺开环反应易产生富含羟基的聚阳离子材料(命名为“PGEA”),其丰富的羟基有利于材料的稳定性和血液相容性。
基于此发现,本项目在富含羟基的阳离子材料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1、探索出了不同的可控构建方法/技术,研制了系列不同结构、富含羟基的高性能材料。实现了此类材料与功能小分子、天然多糖及不同功能、形貌的无机纳米颗粒的有机结合,为重大疾病的多模式治疗提供了有前景的应用平台;
2、提出基于多氨基-多环氧“一锅法”开环反应构建多羟基、可降解支化阳离子生物材料的有效策略,对推动多功能阳离子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基于环氧开环反应构建了阳离子增强型壳聚糖衍生物,成功实现了富含羟基的阳离子医用材料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整体成果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materials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受邀为权威综述期刊撰写4篇论文。获得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研发的系列修复/修护医美产品自2018年以来陆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