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北京实验室联盟2019大事件盘点
2019年,北京实验室联盟各理事单位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社会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也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联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北京实验室2019大事件。
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
精准医疗-试管婴儿植入前罕见基因诊断为患病妈妈获得健康宝宝
2019年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对200多例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的精准诊断。筛查出了较为罕见的NONO基因突变,帮助患有该心血管遗传疾病的家庭获得健康宝宝。
在诊断的患者中,有连续3次怀孕均有CHD问题的宝宝。这样的家庭渴望宝宝到来的同时又害怕再次遇上CHD。实验室通过对患者CHD胎儿和父母样本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的反复分析,找到了患者胎儿一直患有CHD的原因——这些胎儿都遗传了他们母亲的一个叫NONO基因的突变。北医三院以实验室的基因检测结果为基础,为患者安排了三代试管婴儿的绿色通道,并进行了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目前胎儿均未出现NONO突变,两个家庭都在期待着健康宝宝的出生。
在CHD领域,以测序为基础的遗传诊断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病因,为妊娠决策提供依据。关键的技术是对患病基因的确诊,截止目前实验室已经对1000余CHD家系、2700余例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并建立自主产权的心血管遗传疾病基因数据库,对CHD遗传基因的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
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研发新型超滑乳胶导尿管
导尿管造成患者尿路感染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医院感染,每年在预防和治疗上都花费巨资。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采用高分子杂化技术,通过表面接枝改性,构建长效超滑亲水涂层,突破了目前市售带涂层医用导管及器械产品存在表面涂层易脱落、润滑性不足等难题,研发出新型超滑乳胶导尿管。
该型导尿管在临床使用时降低了介入不畅、腔道粘膜损伤等风险,解决了医疗环境中导尿管易引起感染的问题,大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性。目前超滑导尿管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
召开2019年OAI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国际开源5G峰会
2019年12月3-5日,由OAI软件联盟、开源5G联盟主办,北京邮电大学、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和智邮开源通信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9年OAI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国际开源5G峰会,在北京邮电大学长年报告厅和北邮科技酒店召开。此次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高校科研人员,大家共聚一堂探讨交流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基础研究、新兴应用以及目前的热点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BUPT-EURECOM Open5G联合实验室主任、开源5G联盟主席温向明教授表示,今年8月份中国科技部也正式开始征集“基于开源的无线协作环境”重大专项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开源5G联盟,由北京邮电大学牵头,联合佰才邦、中科院计算所、北京科技大学、阿里巴巴、联想、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也提交了项目申请,希望通过该项目,强强联合开发出好的开源项目及产品,为运营商、设备商等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加速实现敏捷网络。
新型网络授时系统
惊艳亮相中关村前沿科技成果展
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网络授时系统惊艳亮相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它不仅代表着高精度通信组网的领先水平,而且在国际领域也推行着网络授时的新理念。
实验室主任温向明教授介绍,新型网络授时系统是一个全新的高精度网络授时服务平台,高精度授时、广范围覆盖、低成本运行和维护、多场景适用的特点,让它可成为我国北斗卫星授时最有效的扩展、补充和备份。同时,网络授时系统是国家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授时服务源自主可控,对开展普惠的授时服务、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交通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北京实验室
刘新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现代交通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北京实验室刘新华研究员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获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刘新华研究员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短流程制备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铜合金、难加工稀贵金属材料短流程制备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刘新华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0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制定了新材料美国ASTM国际标准1项、中国国家标准2项。现任美国ASTM国际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委会会员。
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
《调查研究报告》创刊号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院长、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主任李孟刚教授参与研究并撰写的《关于加强“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统筹协调的建议》,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意见。
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调查研究报告》于2019年1月23日正式创刊,首期刊发的调研文章《关于“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的阅批。实现了《调查研究报告》创刊“开门红”,有力于提升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切实做到服务决策、影响决策。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全方位技术支撑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技术支撑2019年北京世园会,为北京世园会的精彩展现做出贡献。
实验室主任张启翔教授作为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第一副主席,担任北京世园会专家顾问组长,全程参与北京世园会从申办到陪同AIPH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各种专业评审等工作。实验室专家还主持编制“2019北京世园会室内、室外展览展示方案”,主持设计园区地标建筑“永宁阁”。实验室与协同单位共同承担了世园会花卉品种筛选、花期调控、应用示范等相关研究项目和展示,并建立乡土花卉综合评价体系和花期精准调控技术,其中选送的60多种1万余株乡土花卉成为世园会上中国新花卉作物开发应用的一道亮丽风景,彰显了有“世界园林之母”美誉的中国的丰富花卉种质资源魅力,并获世园会特等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50余项。
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
研发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产业化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抓住国际上在CBTC技术上发展全自动运行的技术趋势,攻克了全自动运行技术核心技术,研制成功了全自动运行成套技术装备,并成功应用于北京燕房线全自动运行示范工程。燕房线开通以来故障率较以往新开通线路大幅下降,其中信号系统故障率降低61%,人工成本降低50%,常规线路年节省成本超过1300万元。大兴新机场线2019年9月底顺利开通运营,实现了160KM/H的高速全自动运营模式。2018-2019年中标的FAO线路有北京17号线、19号线、济南R2线、武汉5号线、南宁4号线。
围绕全自动运行系统自主创新,共发表SCI论文19篇(ESI 2篇),EI期刊论文4篇,国际会议论文12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一等奖;作为牵头单位,编制《全自动运行系统规范》团体标准编制,7月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
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孙宝国和任发政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9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宝国教授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教授分别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旨在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该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在中国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誉。
任发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1月,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发政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在全国筛选优良乳酸菌,建立了我国上万株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同时解决了乳酸菌高密度发酵与稳态化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优良益生菌与发酵剂实现了国产化生产,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垄断;在我国奶酪工业化技术瓶颈方面,任发政教授也获重要突破,完善了奶酪凝乳基础理论,解决了奶酪熔化、拉伸与成熟等技术难题,让奶酪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自2001年起,任发政教授开展了牦牛泌乳基础研究,建立了我国牦牛乳数据库,制订了牦牛乳产业相关管理规范,实现了高原牧区牦牛乳规模化加工利用,开发了高品质牦牛乳曲拉酪蛋白产品,相关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牦牛乳高值化加工利用直接带动了藏牧民增收致富。
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
项昌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项昌乐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项昌乐教授是特种车辆传动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一直从事特种车辆传动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等工作。并承担重大基础研究、重大背景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他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SCI/EI论文169篇。他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跨世纪优秀人才”、国防科工委“511学术技术带头人”,被评为“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毛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研究员毛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毛明研究员是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某型坦克总设计师,担任国防973技术首席、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先进设计领域专家组组长等职务,长期从事装甲兵器总体技术、越野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80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8件,为兵器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并荣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央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