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张宏家教授、杜杰教授双双入选“北京学者”
近日,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公布了2021年北京学者名单,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的张宏家教授、杜杰教授双双入选。据悉,2021年共有17人入选北京学者。
“北京学者”计划是北京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一批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富有创新能力、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名家大师。该计划自2013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每两年选拔一次。两位教授的入选实现了实验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下面对两位教授做一简单介绍,内容如下:
张宏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脏外科学系副主任、心血管疾病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我国最早开展主动脉疾病外科手术工作的专家之一,长期致力于心脏外科的临床医疗及基础研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主动脉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了我国主动脉疾病相关领域的发展。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8篇。开发了手术多中心协同机器人系统和多款主动脉疾病预警软件,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建立了规范化管理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及生物样本库,获得国家专业机构多项认证。主持编写了我国首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主编心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心血管外科学》。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杜杰,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首批“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首席科学家。2008年获聘教育部高端人才,同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转化医学中心主任,教育部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心血管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大血管转化医学创新团队主任,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病因学及临床转化研究,建立了心血管专病队列及样本库,揭示了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分子病因,形成基因诊断产品并开展临床检测服务;建立了炎症微环境介导心脏纤维化、心力衰竭的新理论,发现了治疗新靶标;建立了急性胸痛快速鉴别诊断新策略,开发了快速诊断试剂盒;建立了心血管疾病干预新技术,探索了个体化诊疗新方案。研究工作入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级重点、重大、专项课题13项,参编论著7部,获得授权专利13项,参与制定指南1部。发表系列研究论文,2014-2020连续七年获“中国医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获美国心脏病协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ATVB)委员会血管生物“特别成就奖”,第六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入选北京市海聚人才,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使命人才计划。